团委通知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关于开展2021年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各院(系)团总支、各班团支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为广大青少年“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的重要指示,紧紧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党史学习教育契机,扎实开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习教育和“灯塔工程——广东青少年学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行动”,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同时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进一步增强爱党爱国爱乡之情,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强化建设美好家园的责任担当。今年,我校将结合疫情防控具体情况,有条件地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下简称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时代

二、活动时间

20217-9

三、工作原则

根据团中央及团省委关于开展2021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的具体指示,以及《东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第31号),2021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要与疫情防控要求相结合,动态调整方案。原则上学生主要在家乡或暑期常住地就近就便、以线上和分散个人实践为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1.突出主题。聚焦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坚持从思想政治引领出发设计开展活动,广泛开展以党史学习为重点的“四史”宣传教育,作为面向基层宣讲的重要内容,突出活动导向性。将实地实践观察与思想认识提升相结合,引导我校学生在实践中行程更加理性客观、更加全面正确的思想认识。

2.就近就便。以“就近就便”为活动原则,鼓励学生按原籍所在地“云组队”、“返家乡”,依托“展翅计划”组织好大学生开展或参加当地社会实践活动。合理确定团队规模,尽量减小活动半径,不得于中、高风险地区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严禁组织大规模、大范围人员聚集活动,原则上不跨地区开展实践。

3.创新形式。面对今年疫情防控新形势新要求,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应积极探索和延续“互联网+社会实践”的模式,鼓励师生采取“云组队”“云调研”“云访谈”等网络形式开展系列线上活动,注重把握学生特点、结合专业实际,将青年学生的积累与成果转化为富有意义、内容生动、易于传播的宣传产品,通过各类媒体平台加强推广和交流。

4.确保安全。以保证师生健康、生命安全为首要前提,杜绝麻痹思想、侥幸心理,严格遵守当地疫情防控要求。中、高风险地区不得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低风险地区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活动开展前和过程中,充分研究形势,做好安全预案,“一项目一预案”。近期防控形式严峻复杂,应根据本地和服务地疫情形态及时调整工作部署。如遇突发情况,应立即暂停相关地区的活动,妥善做好有关安排。    

四、实践类别

2021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围绕党史学习教育社会实践、理论宣传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国情观察社会调研、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民族团结社会调研实践、民生服务及社区治理志愿服务、疫情防控宣讲志愿服务、家庭经济困难生勤工俭学、个人劳动实践、“展翅计划”社会实践等10个方面开展,各院系参照以上方向,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实践。

1. 党史学习教育社会实践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通过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等多种形式活动,参与“赓续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活动、“东莞·红”志愿宣讲行动、“青春在这里交汇”、“百张老照片 百年奋斗史”收集活动、结对服务老党员“金晖行动”(附件6)、“我为青年做件事”等,引导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责任。

团队实践鉴定方式:13000-5000字的调研报告;(23-5张调研高清照片;(3)至少1篇校级以上媒体的宣传报道;(4)团队实践鉴定(需包含团队所有成员姓名);(53000-5000字的活动总结;(6)可附实践视频。

个人实践鉴定方式:11份《个人鉴定表》(附件4);(21份《心得体会表》(附件5);(3)以下选其一:10 分钟微团课、累计不少于 10 分钟的系列短视频(微团课或短视频需本人出镜或配音,并由本人剪辑)、原创漫画或手绘长图、原创系列海报(不少于3张)等。

2. 理论宣传与新时代文明实践

全面贯彻落实“全团抓思想政治引领”要求,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深入开展“青年大学习”行动,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组织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展调查研究、政策宣传、参观考察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将学习党的历史和讲述党的故事相结合。同时,依托广东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深入一线基层和人民群众,围绕传思想、传政策、传品德、传文化、惠民生等面对面开展小规模、互动式、有特色、接地气的宣讲活动。

团队实践鉴定方式:13000-5000字的调研报告;(23-5张调研高清照片;(3)至少1篇校级以上媒体的宣传报道;(4)团队实践鉴定(需包含团队所有成员姓名);(53000-5000字的活动总结;(6)可附实践视频。

个人实践鉴定方式:11份《个人鉴定表》(附件4);(21份《心得体会表》(附件5);(3)以下选其一:10 分钟微团课、累计不少于 10 分钟的系列短视频(微团课或短视频需本人出镜或配音,并由本人剪辑)、原创漫画或手绘长图、原创系列海报(不少于3张)等。

3. 国情观察社会调研

坚持“就近就便”的基本原则,注重以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脱贫攻坚历史性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成就等为现实材料,引导和帮助我校学生开展参观考察、国情调研、学习体验等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在实践中深入基层、了解国情、服务家乡,领悟党的领导、制度优势、人民力量的关键作用,形成正确认识、坚定理想信念。

团队实践鉴定方式:13000-5000字的调研报告;(23-5张调研高清照片;(3)至少1篇校级以上媒体的宣传报道;(4)团队实践鉴定(需包含团队所有成员姓名);(53000-5000字的活动总结;(6)可附实践视频。

个人实践鉴定方式:1)不少于3000字的调研报告;(23-5张调研高清照片(需本人出境);(31份《个人鉴定表》(附件4);(41份《心得体会表》(附件5)。

4. 乡村振兴志愿服务

充分与“返家乡”形式相结合,立足服务三农,围绕“十四五”规划及当前乡村振兴工作需求,鼓励我校学生充分结合专业特色,针对所在乡村进行实地调研,组织开展科技支农、科普宣讲、调研献策、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结合“两帮两促”集中行动月(附件7),鼓励学生投身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保持帮扶工作的连续性,开展“学业帮助、就业帮助、就业创业帮助、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结合“多彩乡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附件8),通过微视频、调研报告、动漫、海报、图片,展现“红色文化村”、“党建引领发展村”和“乡村振兴典型村”的深厚历史、优良传统、发展过程、发展成就、典型人物事件等。

团队实践鉴定方式:13000-5000字的调研报告;(23-5张调研高清照片;(3)至少1篇校级以上媒体的宣传报道;(4)团队实践鉴定(需包含团队所有成员姓名);(53000-5000字的活动总结;(6)可附实践视频。

个人实践鉴定方式:11份《个人鉴定表》(附件4);(21份《心得体会表》(附件5);(3)以下至少选其一:10 分钟微团课、累计不少于 10 分钟的系列短视频(微团课或短视频需本人出镜或配音,并由本人剪辑)、原创漫画或手绘长图、原创系列海报(不少于3张)、不少于3000字的调研报告等。

5. 民族团结社会调研实践

组织我校师生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我践行”社会实践活动,组建民族团结调研小分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社情民情,走进博物馆、民族团结示范点,在实践中感悟、思考、辨析,不断加深对民族团结的理解认同,引领带动身边青年争做民族团结的践行者。

团队实践鉴定方式:13000-5000字的调研报告;(23-5张调研高清照片;(3)至少1篇校级以上媒体的宣传报道;(4)团队实践鉴定(需包含团队所有成员姓名);(53000-5000字的活动总结;(6)可附实践视频。

个人实践鉴定方式:1)不少于3000字的调研报告;(23-5张调研高清照片(需本人出境);(31份《个人鉴定表》(附件4);(41份《心得体会表》(附件5)。

6. 民生服务与社区治理志愿服务

以我省相对贫困地区为重点,针对弱势困难群体进行调研并开展扶弱济困、帮教助学、综合关怀、关爱帮扶、普通话推广、爱心医疗等社会实践。同时,围绕社区发展需求开展调研并进行相关志愿服务,如深入开展垃圾分类、“河管家”志愿者河长等环保志愿服务行动,以提升居民参与社区公共问题的治理和自我服务能力的基层社会治理。

团队实践鉴定方式:13000-5000字的调研报告;(23-5张调研高清照片;(3)至少1篇校级以上媒体的宣传报道;(4)团队实践鉴定(需包含团队所有成员姓名);(53000-5000字的活动总结;(6)可附实践视频。

个人实践鉴定方式:1志愿服务活动时长不得少于42个小时,最终以i志愿截图为证明。如服务地无法提供i志愿,请提供有单位盖章的服务时长证明。(2)提交 5 张服务过程高清图片(需本人出镜),1份《个人鉴定表》(附件4),1份《心得体会表》(附件5)。

7. 疫情防控宣讲志愿服务

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和广东省疫情现状,深入当地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社区防控排查、社会秩序维护、疫后心理疏导、便民利民服务,为战胜疫情作贡献。开展健康教育进乡村活动,提供健康咨询,组织专家义诊,举办健康讲座,促进贫困地区疫情防控和健康环境水平整体提升。

团队实践鉴定方式:13000-5000字的调研报告;(23-5张调研高清照片;(3)至少1篇校级以上媒体的宣传报道;(4)团队实践鉴定(需包含团队所有成员姓名);(53000-5000字的活动总结;(6)可附实践视频。

个人实践鉴定方式:11份《个人鉴定表》(附件4);(21份《心得体会表》(附件5);(3)以下选其一:10 分钟微团课、累计不少于 10 分钟的系列短视频(微团课或短视频需本人出镜或配音,并由本人剪辑)、原创漫画或手绘长图、原创系列海报(不少于3张)等。

8. 家庭经济困难生勤工俭学

经学校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生可通过勤工俭学方式完成为期1个月(不少于20个工作日)的社会实践。

个人实践鉴定方式:11份《个人鉴定表》(附件4);(21份《心得体会表》(附件5);(3并提交《实习证明》(证明需要注明实习时间和工作表现并由就职单位盖章)

9. 个人劳动实践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学生可以选择在家、社区、农田等场所进行劳动,如帮家人打扫卫生、照顾家中老人、去社区做义务劳动、到田间地头务农等,把所学知识融入实践,投身于祖国建设与乡村振兴,实现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有机统一。

个人实践鉴定方式:1至少14天的朋友圈打卡并配文不得少于100字,且图片或短视频需本人出镜;(214天朋友圈累计集赞数不少于700个,并提供14天打卡记录截图;(31份《个人鉴定表》(附件4)(41《心得体会表》(附件5

10. 2021“展翅计划”社会实践

展翅计划是面向全省大学生提供实习见习、校园招聘、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辅导等一站式的职业成长服务。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返家乡”或在假期常住地点通过“易展翅”平台,采用“双向选择”与“公益配岗”相结合的方式岗位选择。

个人实践鉴定方式:1)在“易展翅”APP上完成注册、创建档案并被实习单位成功录用;(2)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并获得广东团省委认证的实习证明;(3)实习时长累计超过20个工作日。(41份《个人鉴定表》(附件4)(51《心得体会表》(附件5)。

五、组织形式

组织形式共分为三类:立项团队实践、镇街团队实践、个人实践。原则上实践时间需14天及以上。

(一)立项团队实践

团队以立项实践分队形式组队,重点组建立足于“攀登计划”、“挑战杯”、“互联网+”及各专项和大赛的学生团队,及持续性志愿服务队伍。

1.人员配置:

1)原则上每支队伍人数为10-15人;(2)每支团队须配备1名本校教师担任指导老师,且指导老师在同一时间最多指导2支队伍,要求全程跟队指导。

2.实践类别:

1)党史学习教育社会实践;(2)理论宣传与新时代文明实践;(3)国情观察社会调研;(4)乡村振兴志愿服务;(5民族团结社会调研实践;6)民生服务及社区治理志愿服务;(7)疫情防控宣讲志愿服务。

3.申报材料:

1)团队:7月上旬前填写《2021年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立项申报表》(附件1)并上交至该院(系)团总支;

2)院(系):7月上旬前整合所有立项团队申报表并填写《2021年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申报)立项团队汇总表》(附件2),将《团队立项申报表》与《申报立项团队汇总表》一并打包发送至校团委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部(邮箱:dongzhishijian@163.com)。

(二)镇街团队实践

东莞籍学生原则上优先参加各镇街社会实践团队,一般参加原籍所在镇街团队,参加镇街团委安排的统一社会实践相关活动。

1.实践类别:

1)党史学习教育社会实践;(2)理论宣传与新时代文明实践;(3)国情观察社会调研;(4)乡村振兴志愿服务;(5民族团结社会调研实践;6)民生服务及社区治理志愿服务;(7)疫情防控宣讲志愿服务。

2.申报材料:

镇街团队队长于7月上旬前填写《2021年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立项申报表》(附件1)并发送至校团委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部(邮箱:dongzhishijian@163.com)。

(三)个人实践

组织动员学生在户籍所在地或假期常住地围绕上述实践类别所涵盖方面进行个人实践,先实践后鉴定,无需提前申报。

六、推进步骤

(一)下发通知

20217月下发《关于开展我校2021年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各院(系)认真学习通知并开展宣传动员工作。

(二)项目评审

20217月将由校团委组织评审会议,对申报的项目进行评审。评审完毕后,公布通过评审的项目名单及获得资助的项目名单和资助的金额。并反馈评委意见。评审通过的队伍根据修改意见对项目进行适当调整。

(三)活动实施

20217月中旬至20218月底,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各院(系)应督促团队和个人完成信息报送工作。立项及镇街队伍队长在实践过程中将队伍简介、实践图文、实践视频等内容发至校团委分配对接队伍的宣传工作人员邮箱,由其编辑推文在“团聚东职”、“东职院学生会”中发布;实践期间,各队长于每日22:00前向宣传工作人员报送队伍人员安全情况。如不配合以上信息报送工作将影响此次社会实践的学分认定结果。个人实践情况由院(系)团总支统筹,集中报送先进典型。

(四)学分认定

20219月,收集并统计我校参与2021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人员名单,并由校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中心实践部集中认定发放社会实践学分(到梦空间)。

1.如成功完成社会实践,将通过第二课堂成绩单网络管理系统(到梦空间)发放社会实践分1

2.对于已修满社会实践分数,但志愿公益分数不够的同 学,如成功完成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分可以转换为志愿公益 分。

(五)总结评优

2021年下半年,各院(系)提交活动成果、报账材料。校团委将根据各院系具体实施情况,择优表彰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及优秀作品和实践成果。

(六)成果展示

2021年下半年,举办校内2021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

七、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

各院(系)要充分认识实践育人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统筹安排部署,抓好工作落实。把社会实践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作为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重要内容。

(二)保障支持

各院(系)要设立社会实践工作指导小组,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完善制度规范、突出过程管理,活动前组织开展作风和技能培训,选派专业教师全程指导,保证服务内容和形式切合基层实际和需要;加强安全教育和保障,建立安全报备制度,每天“零报告”,即没有发生特殊情况也要报告;保障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经费投入采取团委支持部分、院(系)酌情资助和自筹相结合的方式,合理使用经费。

(三)加强宣传

各院(系)要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及时上报工作材料,交流工作经验。要做好品牌推广和媒体传播,要求各重点团队、鼓励其它团队在活动开展中广泛使用“三下乡”标识和“灯塔工程”标识。注重社会实践成果的总结和分享传播,拓展传播渠道,扩大影响范围,加强对活动中优秀个人及团队典型事迹的宣传报道。

八、说明事项

校团委根据本年度申报暑期“三下乡”活动团队项目的总体情况,结合不同立项等级进行不同的经费补助。

1.立项队伍按照校级重点立项队伍、校级立项队伍、院(系)级立项队伍给予不同等级的经费支持。

2.经费支持包含前期宣传费用、餐补、车补等。

3.暑期社会实践工作涉及地域宽广,为保证其顺利完成,由校团委统一为立项团队成员购买保险。

4.活动安全问题:

1)工作开展前,应再次与实践地取得联系,充分了解服务地疫情防控要求,确保所有安排(如食宿交通)都已妥当;应办理好在实践地工作所需的必要证件和证明;组织一次安全教育专题培训。

2)工作中应注意安全,遵守防疫规定,不在危险的地区(如江边,湖边)逗留,严禁爬山涉水。若需要接近危险地段,需有专业人士陪同。

3)乘车时保持秩序,上下车辆(火车、汽车等)时不要拥挤,严禁乘坐非法营运车辆。

4)若是组队、组团进行社会实践,整个工作过程中,队员们应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实践期间严禁单独行动。带队指导老师应跟队指导,在一线掌握每名队员每日的活动情况,实行安全日报制(参看前文“活动实施”的要求)。返回时,带队指导老师应与每名队员时刻保持联系,确保每名队员都安全返回,安全返回后需向校团委报备。

5)每个项目均需详细安排安全预案,尽最大可能避免安全事故。

 

 

 

联系人:杨泽坤老师 联系方式:23306019

       陈敏珊同学 联系方式:1307659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