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关于开展2024年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寒假 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各级团学组织、学生社团: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结合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和“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进一步组织和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了解国情民情,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利用假期返回家乡参与社会实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我校将开展2024年寒假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24年1月—2月

二、实践类别

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通过学生家乡为纽带,引导城市青年下乡、在外青年返乡、本土青年兴乡,通过返乡实践更好地了解国情、感知社会、热爱家乡、服务群众,紧跟党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成才道路。本次寒假社会实践优先动员学生在户籍所在地或假期常住地围绕以下实践类别进行个人实践,先实践后鉴定,无需提前申请。如需以团队为单位实践的,需填写团队立项申请表(附件5)并向校团委报备立项

(一)理论宣讲

1.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全团抓思想政治引领”要求,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展调查研究、政策宣传等社会实践活动,将学习党的历史和讲述党的故事相结合。

鉴定方式:(1)1份《个人鉴定表》(附件1);(2)1份《心得体会表》(附件2);(3)须提交5张服务过程高清图片;(4)以下选其一:10 分钟微团课、累计不少于 10 分钟的系列短视频(微团课或短视频需本人出镜或配音,并由本人剪辑)、原创漫画或手绘长图、原创系列海报(不少于5张)等。

2. 争做“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员

鼓励学生运用新媒体手段,深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把握时代脉搏,找准人生坐标,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青春智慧。

鉴定方式:(1)1份《个人鉴定表》(附件1);(2)1份《心得体会表》(附件2);(3)须提交5张服务过程高清图片;(4)以下选其一:10 分钟微团课、累计不少于 10 分钟的系列短视频(微团课或短视频需本人出镜或配音,并由本人剪辑)、原创漫画或手绘长图、原创系列海报(不少于5张)等。

3. “文化宣传”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探究家乡特色文化、传统文化和非遗文化,用好家乡丰富资源,讲好家乡生动故事,开展多种形式特别是生动活泼的理论宣讲、文化宣传和网络直播等活动,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鉴定方式:(1)1份《个人鉴定表》(附件1);(2)1份《心得体会表》(附件2);(3)须提交5张服务过程高清图片;(4)以下选其一:10 分钟微团课、累计不少于 10 分钟的系列短视频(微团课或短视频需本人出镜或配音,并由本人剪辑)、原创漫画或手绘长图、原创系列海报(不少于5张)等。

(二)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

贯彻落实省市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部署要求,结合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实际,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动员优势和思想引领优势,鼓励依托“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挑战杯”“互联网+”“攀登计划”等各专项和大赛,聚焦岭南特色农业、海洋经济产业、特色制造业、文化创意、休闲旅游、公共服务等领域,引导青年大学生投身“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4. “绿美广东”社会实践活动

动员学生积极参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组建“绿美广东”青年志愿服务队,开展林地抚育、古树保护、森林巡护、生态宣教等植绿护绿兴绿爱绿志愿活动,同时持续深化“河管家”志愿者河长行动,开展巡河护河、水质检测、河道环境美化等志愿活动,提升大学生的生态保护技能,成为绿美广东的践行者和宣传者。

鉴定方式:(1)1份《个人鉴定表》(附件1);(2)1份《心得体会表》(附件2);(3)须提交5张服务过程高清图片;(4)以下选其一:10 分钟微团课、累计不少于 10 分钟的系列短视频(微团课或短视频需本人出镜或配音,并由本人剪辑)、原创漫画或手绘长图、原创系列海报(不少于5张)等。

5. “节能减碳”社会实践活动

围绕降碳通识知识、创新低碳实践活动,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态环境保护志愿服务,组织学生开展旧书回收、绿色出行、光盘行动、节能减排等实践活动,在社区及人群集中的公共区域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和劝导志愿服务,争做志愿减碳宣讲员,提升大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和文明素养。

鉴定方式:(1)1份《个人鉴定表》(附件1);(2)1份《心得体会表》(附件2);(3)须提交5张服务过程高清图片;(4)以下选其一:10 分钟微团课、累计不少于 10 分钟的系列短视频(微团课或短视频需本人出镜或配音,并由本人剪辑)、原创漫画或手绘长图、原创系列海报(不少于5张)等。

6. “心系民生”模拟政协提案调研活动

鼓励学生围绕乡村产业发展、村居环境治理、非遗文化传承、乡村生活服务等乡村振兴重点环节开展调查研究,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形成有深度、有思考的模拟政协提案,为助力“百千万工程”等党政中心工作提供青年视角和力量。

鉴定方式:(1)1份《个人鉴定表》(附件1);(2)1份《心得体会表》(附件2);(3)不少于3000字模拟政协提案作品(附件3);(4)须提交5张调研过程高清图片。

(三)志愿公益

7. 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

鼓励学生主动向村、社区和青年之家报到,在乡镇团委和村、社区团组织的统筹下,就近就便编入志愿者组织、青年突击队等,围绕地方和基层重点工作领域,通过多渠道力所能及地参与社区治理、课后服务、社会调查、文体活动、基层团建等基层治理日常工作。

鉴定方式:(1)1份《个人鉴定表》(附件1);(2)1份《心得体会表》(附件2);(3)须提交5张服务过程高清图片;(4)寒假期间进行的志愿服务活动时长需大于或等于42个小时,最终以i志愿截图为证明。如服务地无法提供i志愿,请提供有相关单位盖章的服务时长证明。

8. “智慧助老”志愿服务活动

为推动老龄社会信息无障碍建设,促进全社会推进适老化的改造和升级,提升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方面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当代大学生应坚守时代任务,以就近就便为原则,通过线上线下开展“智慧助老”志愿服务活动,教老年人学习使用智能手机,特别是对使用微信、阅读新闻、在线挂号、在线购物等内容进行讲解,以实际行动传承和践行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鉴定方式:(1)1份《个人鉴定表》(附件1);(2)1份《心得体会表》(附件2);(3)寒假期间进行的“智慧助老”志愿服务活动时长需大于或等于28个小时,最终以i志愿截图为证明。如服务地无法提供i志愿,请提供有相关单位盖章的服务时长证明;(4)须提交5张服务过程高清图片。

9. 其他形式志愿服务活动

通过志愿服务等方式,在农村、社区、青年之家、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基层一线场所,开展扶贫济困、扶弱助残、敬老爱老、生态环保、课业辅导、服务群众等工作,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鉴定方式:(1)1份《个人鉴定表》(附件1);(2)1份《心得体会表》(附件2);(3)须提交5张服务过程高清图片;(4)寒假期间进行的志愿服务活动时长需大于或等于42个小时,最终以i志愿截图为证明。如服务地无法提供i志愿,请提供有相关单位盖章的服务时长证明。

(四)实习实践

10. “扬帆计划”、“展翅计划”实践

依托团中央“扬帆计划”、广东团省委“展翅计划”或属地团委组织的就业项目,引导在校大学生提高社会化能力和综合就业能力,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返家乡”或在假期常住地点通过“易展翅”等属地实习平台,采用“双向选择”与“公益配岗”相结合的方式岗位选择,参与政务和企业实践。

鉴定方式:(1)1份《个人鉴定表》(附件1);(2)1份《心得体会表》(附件2);(3)在“易展翅”公众号、APP或属地实习平台上完成注册、创建档案并被实习单位成功录用;(4)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并获得团省委认证的实习证明且实习时长累计超过14个工作日。

11. 2024届毕业生就业实习实践

2024届毕业班学生可通过顶岗实习方式完成为期1个月(不少于20个工作日)的社会实践。

鉴定方式:(1)1份《个人鉴定表》(附件1);(2)1份《心得体会表》(附件2);(3)并提交《实习证明》(证明需要注明实习时间和工作表现并由就职单位盖章)。

12. 家庭经济困难生勤工俭学

经学校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生可通过勤工俭学方式完成为期1个月(不少于20个工作日)的社会实践。

鉴定方式:(1)1份《个人鉴定表》(附件1);(2)1份《心得体会表》(附件2);(3)并提交《实习证明》(证明需要注明实习时间和工作表现并由就职单位盖章)。

13. “把我的大学带回母校”实践

由学生处组织招募,完成学生处有关回访任务。接受学生处指导和考核。

鉴定方式:(1)每个成员1份《个人鉴定表》(附件1);(2)每个成员1份《心得体会表》(附件2);(3)每个团队一份总结;(4)每个团队须提交每个队员回访时的高清图片(线上或线下,需本人出镜)。材料由学生处统一收集提交。

四、实践原则与注意事项

以个人“返家乡”为主要形式,就近就便、灵活运用各类资源和形式,开展大学生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

1. 立足实际,就近就便。以“就近就便”为活动原则,做好必要的安全防护,避免人群聚集,个人实践须自行购买保险。鼓励学生按原籍所在地“返家乡”,实践中要严格遵守学校和学院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相关要求。

2. 灵活形式,动员毕业生。各学院要充分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切实贯彻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作用。学院团委做好毕业班二课预警学生的点对点动员工作,原则上预警学生必须参与本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完成率不得低于95%,工作成效将纳入2024年工作考核。

3. 加强指导,安全教育。各学院要设立社会实践活动的专门指导小组,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学生的安全,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活动过程中注意个人人身安全,自行购买保险,社会实践活动期间,一切人身安全由本人自行承担。

4. 加强宣传,做好保障。各学院要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及时总结交流,讲好青年故事,强化典型引领。加强青年典型培育,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实践氛围。

五、激励措施

1.为调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积极性,根据《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及管理办法》,如成功完成社会实践,将通过“第二课堂成绩单”网络管理系统(“到梦空间”)发放“社会实践分1分”。

2.对于已修满社会实践分数,但志愿公益分数不够的同学,如成功完成志愿公益类社会实践(助力“百千万工程”和志愿公益类别),可将1分社会实践分数转换为1分志愿公益分(该措施仅限2024届毕业生)。

   六、材料提交

寒假结束返校后,请各学院团委以学院为单位填写《东莞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寒假社会实践汇总表》(附件4),收集个人实践所有学分认证材料并上交。电子版材料请于2024年3月7日17:00前发送至校团委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部(工作邮箱:dongzhishijian@163.com)。纸质版材料(加盖学院团委公章)请于2024年3月8日17:00前交至学生活动中心303办公室,上交时间为每日中午12:40-14:00和下午17:30-19:00。如无法在规定时间内上交学分认证材料等相关佐证材料则视为放弃本次认证加分。


联系人:校团委杨泽坤老师   联系方式:23306019



共青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

                             2024年1月3日